私募股权基金风险不小,投资需谨慎。 漫画/小鱼
新闻背景
今年4月15日和4月18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及《合同指引》,对私募募集主体、合格投资者、募集流程等都作出了规定,并给出3个月的过渡期,并于7月15日正式生效。近日,基金业协会再次发布了《关于做好私募基金“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根据证监会近两次专项检查情况,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规意识薄弱,违法违规事件不断,私募基金行业应引以为戒,被检查发现问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及时整改落实,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参照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排查机构自身可能存在的重点环节风险隐患,加强私募机构内部管理,强化守法意识与合规意识,规范开展私募基金业务。自查自纠范围包括公开宣传推介、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兼营非私募基金业务等高发频发、重复发生的薄弱环节以及资金安全性和运作合规性。自查活动时间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9月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严格的监管已经对私募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加速行业洗牌。
□本报记者 刘 立
规范私募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已于7月15日生效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涵盖九大要点:一是明确募集主体需取得基金销售资格,二是募集机构承担合格投资者甄别责任,三是募集专用账户需签订监督协议,四是不得公开宣传私募产品和业绩,五是产品宣传面对特定对象,六是出具合格投资者证明,七是投资金额不少于100万元,八是给予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九是由非销售人员回访确认投资者意愿。
记者发现,近两个月以来,很多私募、销售机构已经在各自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设立风险揭示书、调查问卷测试程序等项目。期间私募在选择销售机构时也会留意其是否具备基金销售牌照再做选择,还有按照新规要求尝试实施投资冷静期以及确认回访制度。
省会一家小有名气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严格的监管下,无疑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现在新规要求客户提供资产证明,会相对麻烦一些,客户还要去银行打流水。不过,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的。因为虽然增加了时间成本,但这样可以帮助私募筛选客户。“严格的监管要求可以让私募行业发展得更加深入和扎实,让真正的私募基金更加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实现客户、企业、基金的多方共赢。”这位负责人说。
回顾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过去的10年里,这个行业的资产规模达到数万亿元。然而,在快速成长的轨道上,私募基金也是问题多多,比如,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推介,投资者超过法定人数限制,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夸大或虚假宣传,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等。一些机构内部管理和风控制度不健全,基金运作随意性大,在资金链断裂后“跑路”“失联”,导致投资者损失无法挽回。有人将这些问题概括为“私募乱象丛生,非法集资频发”。私募基金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存在着信息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称,容易出现道德风险。许多私募业内人士也认为,规范私募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加以适度监管,其健康规范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才有保障。
“目前,私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新规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门槛,明确基金管理者的资金募集方式,加强对私募行业的监管力度,将会引发私募行业的洗牌浪潮。”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说。首先倒下的将会是一些私募壳公司,由于保壳成本较大,一些壳公司将会放弃壳资源。其次,经过优胜劣汰,倒下的将是管理不善、业绩不佳的小型私募。
新规增加了私募运营成本
转型期总是痛苦的。据记者了解,其中除了牌照的重新申请,一个令私募基金比较“难受”的规定就是规定私募产品资金募集必须设有冷静期和回访制度。“都是为了落实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合规性和投资者适当性,而且设置了两道坎。首先是冷静期(24小时),投资者可以随时反悔,抽回资金不再购买;其次是回访制度,在回访完成之前,私募基金募集到的资金是不能够划到证券账户运作的,按照新规要求,在回访没有完成之前,投资者可以取消合同,收回全部投资款。这两道坎的作用是要求投资者理性投资。”省会一家私募基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虽然此举保证了投资者的权益,而且也甄别了合格投资者,但反过来对私募基金来说,无疑是个“大麻烦”。募集资金本就不易,这么繁琐的程序设计,肯定是不利于资金的募集,特别是针对那些没名气的中小私募,要发展起来也很困难,客观上会加速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同时回访制度也加大了私募基金的运营成本。
长期关注私募行业的一位金融人士则对记者表示,私募“大浪淘沙”已经开始。一系列新规的出台,最主要是为了让那些违规私募、“挂羊头卖狗肉者”无处遁形,还私募业一片纯净的天空。
新规将如何影响投资
新规不仅改变了私募基金公司的发展轨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影响也不小。最近,省会私营业主张显军发现,以前经常登录的私募基金理财网站,那些原来可以随意浏览的页面,现在查看起来变得麻烦了。首先进入视线的是用户注册和合格投资者认定弹窗,投资者必须承诺自己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并通过手机短信验证,才能登录查阅网页。“这些年我一直购买私募产品,投资回报还不错,不过最近想了解一下产品确实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都有业务员打电话催着买,现在确实很少了。
据了解,针对合格投资者,私募基金募集还设置“冷静期”,募集机构在完成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后,应给予投资者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投资冷静期满后经过回访确认方可签署私募基金合同。根据基金合同,投资者在冷静期内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如果业务员催着你投资,那就是违规行为。
什么是合格投资者呢?按照《管理办法》,投资者需提供必要的资产证明文件或收入证明,即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一位私募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简单来说就是看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如果不到这个数字要求,就别再跟客户经理聊下去了,私募不是你想投就能投的了。
《管理办法》特别禁止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行业最常见的违规行为就是把100万以上的投资项目拆解成许多小份向外出售,让很多不适合的投资人也进入私募领域。管理办法规定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起投额在100万以下的产品不要投。
除此之外,“朋友圈卖产品”“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行为都将受到监管。违规者将被纳入黑名单,而情节严重的,更将移送证监会处理。如果你不是私募的特定客户,客户经理就不能把你拉进发产品信息的微信群。不过,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陌生人宣传,私募基金还是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这个工具的。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