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飞
“一场大灾,一年白忙”“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这些来自民间朴实的顺口溜,都是对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等情况的真实写照。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更不容忽视,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群体多年的存款都可能因此付诸东流。
保监会将保险扶贫工作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引导保险行业发挥作用,助推国家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事实上,保险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已摸索出一些模式,如我省推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渔民互助保险及大病保险等。另外,根据我省实际情况,保险业开发了包括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一元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虽然保费不高,但提供风险保障却不低。
除了通过保险产品来保障贫困家庭外,保险资金在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举措,通过另一种途径达到了扶贫的效果。如我省多市推行的“政银企户保”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保结合阜平县扶贫工作实际,开发设计系列融资产品,首期推出了“人保支农融资”产品,为阜平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涉农企业提供保险资金融资,该模式也被称为“政融保”(政府+保险融资+保险)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通过灾害保险、产品质量责任保险和成本价格损失保险等农险产品,阜平县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解决了农户发展富民产业的后顾之忧,支持当地开发特色资源、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另一方面,运用扶贫贷款“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保单质押贷款、农业保险增信、保险资金直接投资等方式,解决贫困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另外,借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有效拓宽了保险增信路径,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缓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当前保险业扶贫已从过去简单的捐钱、送物,逐渐转变为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与主业相关的持续性扶贫。然而,由于地区风险不一,扶贫模式并不能全然“拷贝”,还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此前,保监会接连出台《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贫困地区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为扶贫攻坚工作加大资源投入、开发专项产品、降低保险费率、开展异地理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除了创新保险产品外,业内人士表示,保监会未来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强化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促使保险机构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将保险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
下一步,保监会还将实行差异化考核,调动基层机构开展扶贫保险的积极性,将扶贫保险经营亏损计入对基层保险机构的绩效考核。着力发展贫困地区保险分支机构网点,下沉服务重心,构建能够向贫困户提供便利服务的网络体系。重视保险扶贫的市场化运营,通过创新运营模式降低成本,通过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实现扶贫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