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正迎来关键的转型时刻,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或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关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到底“谁先谁后”的争论愈发引人关注。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看来,未来汇率机制改革可以先行一步,走得更快一些。他强调,“汇率改革并不意味着大幅放松资本管制,要防止改革过程中受到过大外部冲击。”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由0.5%扩大至1%。刘元春认为,此举无疑是我国汇率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汇率机制是影响一国对内、对外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刘元春说,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汇率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调整参数。目前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强化市场发挥基础性功能,极具正面意义。
我国贸易顺差正逐渐缩窄,外汇储备也不再像以往那样持续高速增长,开始向均衡方向调整,这是汇率改革的好时机。刘元春表示,如果在内外经济极不均衡的情况下,贸然放开汇率,其波动会相当大;而在经济发展趋于均衡的状态下改革,汇率波动要小得多。
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否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终结”?刘元春预计,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趋势,同时将出现更为频繁的双向波动。他说,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入形势或已逆转;另一方面,外需下滑趋势或将在二季度出现改变,预计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不会低于去年。基于上述因素,即使很多参数已趋于均衡,但仍在持续、剧烈地波动中,所以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仍较大。而且,汇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目前由于美国经济比预期好,欧洲经济相对出现一系列问题和波动,使得多边汇率机制出现结构性变化。
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刘元春认为应谨慎。他说,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已具备,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部分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市场监管等。
“该来的一定会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商业银行将最先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刘元春说,那些风险控制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可能是灾难性的。“虽然中小金融机构有所意识,监管部门也会提出相关的监管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任何一个国家在此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难以抵御风险的事件都在所难免。”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两率”改革引发各界关注,两者应如何协调推进?
刘元春: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之间要有先后顺序和匹配关系。比如,我们现在率先大幅放松资本管制,可能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很大。从长远来看,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但是渐进化路径的设计更为重要。未来不排除出台一揽子、综合性的“两率”改革措施。应先逐渐放开汇率,然后再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中国证券报:今年能否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措施?
刘元春:温州版改革方案、深圳金融创新方案等相继出台,而利率市场化问题还未提及。可见,相关部门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相当审慎,因为市场化是全局性的,可能不会在个别银行或者区域进行试点。
如果在某一区域试点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导致该地区资金价格暴涨,反而会加大金融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会在幅度上做一些渐进性调控。
从长远来看,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但是渐进化路径的设计更为重要。未来不排除出台一揽子、综合性的“两率”改革措施。改革必须有先后顺序,应先逐渐放开汇率,然后再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责任编辑:张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