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价
企业并购的绩效,通常表现为收购方股东所获得的超常收益率。从并购后企业实际取得的盈利能力看,一般认为是合并没有显著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并购双方实力是决定双方谈判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谈判地位直接决定着目标企业的最终成交价格。在并购支付方式上,主要采用现金和股权方式。
对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会因人而异,并购中的股东、管理者和一般雇员的视角会各不相同。对主并方而言,能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有效市场份额的并购就是成功的;由于主并方的目标具有多元化、分时期和分层次等特征,只要当时符合自己的并购标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并购就可视为成功的并购,而不能用单一目标进行简单评判。并购活动就总体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的。目前,并购的成功率已经提高到50%左右,各种各样的并购陷阱并没能阻碍并购浪潮汹涌而至,并购方也不会因为有并购陷阱而不敢并购。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将会产生不同的并购结果。对并购绩效的评价,也应将并购目的与结果相比较而进行,只要结果达到主体当时的并购目的,就可认为该并购行为是有效的。
培育新城“造血”功能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周边新城的建设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一片片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挺立。在房价持续升温的刺激下,房地产开发几乎成为许多新城主打产业的首选。然而,居住地产并非是一种可以持续“造血”的产业,在房地产开发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新城的后期发展将面临后继乏力的状况。
对此,长期致力于新城开发规划的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李伟建言:新城开发首先从规划上就要确定适合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且通过多方力量打造产业集群,为新城培育良好的“造血”功能。
选择可持续发展产业
“目前,居住地产特别火,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所以很多新城在规划过程中就更偏重于搞居住地产。的确,在新城的开发期,居住地产的税收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还有土地出让的收入,政府可以得到较多的资金再投入基础投资建设,使得税收能够比较快速地增长。从短期行为角度来说,发展居住地产是很多政府非常愿意干的事情”。李伟说。
“但是,我们在研究新城开发过程中有这样一种体会,以居住地产为主导产业的这种发展模式,由于受到土地、生态环境、人口需求等多种因素制约,在未来一定会出现整个经济的不可持续,很多新城做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城市发展后期乏力”。
大岳咨询公司所作的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分析表明,新城开发之初就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未来城市建成之后,要有维持城市造血功能的主导产业,而不能靠不断拆东墙建新墙来产生税收。
李伟认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不同区域的基础条件,包括产业现状、技术、资金、人力资本、市场规模与完善程度、供求水平等都有所不同,从而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只有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有可能使区域经济得到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是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前途,直接影响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主导产业必须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产业科技含量大、技术进步速度快、技术要素较为密集的产业或产业部门,使其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以便在区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是产业链的长短和关联效应的大小。要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个产业中去,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产业链的长短和产业关联度的高低。
四是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认真考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小和增长的后劲,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有发展潜力,尽管目前还比较弱小的产业的扶持。
“总之,一个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区域总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从新城规划之初,就要认真选择适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一个综合平衡”,李伟说。
我们要做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曲线,在前期有一个增长较快的城市房地产开发,在后期要有一个产业的支撑或者说是税收的来源。把产业税收曲线和房地产曲线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条持续成长的比较平滑的曲线。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