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企业并购的类型及操作要点(7)

来源: 搜狐财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中关村如何掀起了

中国创新革命?

“中关村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凌志军在记录中关村历史的《中国的新革命》中写道。之前,对中关村的期待和批评都可以聚焦到一点,它是不是中国的硅谷?批评者说,这儿不过是电子集贸市场。其实,中关村从来不是硅谷,这里发生的创新,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式的,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中折腾、突破。但对中国而言,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将发生的一切,可能比成功复制一个硅谷还重要。那些过去的真实故事比未来的光辉图景也更动人。

联想是当今中国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切,可能都没有20多年前发生的这一幕更代表中国商业:1985年夏天某一天,曾茂朝的妻子、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在二楼办公室隔窗望出,看到联想的开创者们,总共20来人,把一大堆微机从大门搬进院子里来,有2000个包装箱,浩浩荡荡,人拉肩扛。在人群中,她看到柳传志和李勤,当时也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胡锡兰感叹道,“他们干的全是体力活啊!”

中关村的起源,是这些当时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奇特创业场面,而不是像硅谷那样是惠普著名创新车库。生产爱国者数码产品的华旗公司,是联想、四通之后中关村的新一代创业公司,2000年以来随着数码产品的兴起正大行其道。在1992年间,华旗创始人冯军在中关村很出名,整条街都知道他的绰号 “冯五块”,意思是,只要能挣五块钱,他就忙不迭地蹬上平板三轮车给人家送货去。现在的中关村,五块钱利润的生意还有人做,但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冯五块”是因为,只有他一人拥有清华大学的文凭,而大学生是挣不了这五块钱的。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没这个脸皮。十多年后,华旗的生意做得很大,但挣五块钱的机箱生意华旗还在做着,凌志军因而很感慨地写道,“能把一个五块钱的生意连续做上14年,年年赚钱,在中关村的商业史上真是绝无仅有。”

曾是中关村两个时代的先锋人物的王志东没有像柳传志和冯军那样蹬平板三轮车,他出生在软件时代。他成功攻破了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的保护系统,王选和王志东一见面就喜欢上他,王选邀请他加入公司,但又告诉他“可以不来上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不必向他汇报”。此后,王志东因为开发Windows外挂式中文系统一举成名,他的技术想像力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对于中关村历史来说,他最有价值和启示的故事是后来发生的。他从北大离开,留下自己开发的BD-Win中文系统。他从自己合伙创立的新天地离开,留下中文之星的源代码。他遵守了自己设定的严苛的诚信规则,虽然这意味着他放弃所有的财富。这位技术天才说,“我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是人。”

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让他改变了中关村,也让他引领一个新时代,当然也包括当他再次不得不离开自己开创的公司时,他带走了应得的财富。在1993年夏天,他在青岛的海滩上揣测硅谷精神、设计了一个公司的架构,这正是日后中关村新一代公司的蓝图。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四原则:第一,必须专注,而且是专做高科技。第二,管理权和所有权必须分离。第三,股权清楚。第四,建立在风险投资基础上的高起点。之后的故事众所皆知,1994年他与四通联合创办公司治理结构清晰的四通利方公司,3年后他从硅谷引来风险投资组建新浪公司,2000年新浪纳斯达克上市,之后他又被迫离开公司。他没有能真正解决了“人”的问题(可能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解决不了),但他带来的制度变革让他和所有创业者、企业家从此能分享财富。只有在有了这种机制之后,中关村的企业才能长大。后来的海归创业、风险投资热潮,都是这一机制的延续。

是的,中关村对中国社会的最大价值,不是人们一直期待的技术创新,而是它让人面貌一新的力量,王志东所设计的规则是一例,另一个例子则在中关村的最源头??? 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的故事中。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和他的科学家同事们在1980年创办了“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第一年盈利3万元,每人拿到奖金15元。这在陈的批评者眼中,“这些人在自己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全都萎靡不振,可是一走进那个破房子就个个气宇轩昂”。破房子就是服务部的小屋。这种转变,在1980年后整个20年间,差不多是走出体制的人的共同象征,他们突然重获活力。

要看中关村的未来,我们不要去现在知名的大公司,而应去凌志军描绘的“A座302室”。那是新时代的活力,我们大多数人未曾见识过的活力。清华创业园A座302室,一间办公室,这里有着38家公司,每个公司只有其中一个方格,由一张简易电脑台和一把转椅组成,每张桌子前坐的那些人是老板、会计、自己公司的惟一员工。花500元,可以在这里坐上一个月,他们在这里的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年。很多失败了,但有的人会搬到楼上的单间办公室去,那里能坐上四五个人。一年、两年,大部分这样的公司会消失,但有一些继续生长,会搬到更大的办公室去。

这就是中关村,它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光鲜,但让人充满希望。这就是真正的中国,这就是中国的活力之所在。我们希望复制硅谷,渴望创新,建立高楼大厦,但中关村就是中关村,它生机勃勃,疯狂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告》

隆重创刊

为了使社会各方面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宏观经济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更好地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政策、法律依据和信息服务,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告》,从2008年1月1日起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专门为《文告》撰写了发刊词。

《文告》主要刊登:全国人大、国务院颁布的有关宏观经济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部门规章、政策规范性文件、公告、有关统计资料和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文告》为国际标准16开本,每月一期,每月上旬出版发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规定,《文告》上刊登的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文本为标准文本,具有法定效力。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