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被低俗网语“绑架”的 传统媒体会失去未来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评论员 集月音

这种以剑走偏锋来博取注意力的做法,实质上是传统媒体在全新语境下彻底迷失的表现。

随着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泛滥,一些传统媒体的防线正在被突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市场类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

根据《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文娱、体育、生活类资是传统媒体引用网络低俗语言的“重灾区”。传统媒体上低俗网语的泛滥,侧面印证了当下传统媒体的弱势、焦虑和迷失。随着互联网渗透进生活的点滴,过去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模式被彻底颠覆,一方面网络空间里良莠不齐的亚文化在野蛮生长,而另一面传统媒体正在感受受众群体流失的切肤之痛。惨淡的现实摆在眼前,过去引领风尚挥斥方遒的传统媒体试图尽一切努力去挽回正在流失的年轻读者,其中最简单也最容易实现的就是紧追流行趋势,从语言和内容上都追求贴近互联网亚文化,也就是颇受好评的“接地气”。

“接地气”本身无可厚非,贴近日常、活用口语也是一些传统媒体应该执行的标准。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面对纷繁芜杂泥沙俱下的网络潮流,如何去芜存菁、把握尺度是个艰难的过程,这非常考验操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把控能力。现在低俗网语肆意漫灌,说明在网络文化势不可挡的冲击下,部分传统媒体焦虑到亦步亦趋步步跟随,没了尺度,丢了格调,心甘情愿地去追随网络亚文化的步调和风向,而不辨清浊。尤其是,在部分媒体,低俗网语不但上了标题,还用来为版面“命名”。用专家的话说,这种做法,已经从认知上赋予了网络低俗用语常态化的意义,在整体上降低了报纸的风范与“报格”。原来叱咤风云的传统媒体退化成了网络亚文化的附庸。

这种以剑走偏锋来博取注意力的做法,实质上是传统媒体在全新语境下彻底迷失的表现。这些迷失自我的报纸杂志,没有读懂对方的强势强在何处,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优在哪里。亦步亦趋地拷贝复制网络亚文化,没有去粗取精,没有提炼升华,只会让人觉得是劣质的跟风,反而更加容易流失读者和影响力。而盲目跟风,相当于放弃了传统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深度厚重、品位雅致。在这场注意力的竞争中,网络亚文化普遍碎片化、浅薄化、同质化,而专注生产有深度有格调有品位的内容是传统媒体擅长而网络文化力所不逮的领域,这才是传统媒体的竞争力所在。迷失于过眼烟云,而让身怀的明珠蒙尘,无论如何都是得不偿失的。

更何况,回到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伦理上,严谨、准确、有语言美感是新闻报道应该遵循的专业标准,即便顺应时代以轻松化娱乐化来消解严肃感,也不应该随意“拿来”低俗网语,粗鄙低俗的语言就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堂,这违背了书面语的基本要求,“不仅影响了汉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同时也降低了语言文字的文化品位”。

随低俗起舞,或者随网起舞,不会是传统媒体的正确航向,以追逐浅薄来对抗浅薄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丢掉语言的优雅,丢掉厚重的深度,只会越发削弱传统媒体的公共效益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