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正视中国告别高增长周期的现实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文/特约评论员 马光远

7月13日,全球瞩目的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发布,和之前外界的预期基本吻合,但二季度GDP增长7.6%,不仅低于一季度8.1%的增速,更是近三年来,中国的季度GDP增速再次回到8%以内。

笔者认为,对于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与坏的判断,前提应该起码厘清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上半年7.8%的增速究竟是短期现象,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真的到来;第二,上半年宏观经济的下滑,主因究竟是欧债等外部因素导致,还是中国经济长期的深层的矛盾和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周期和基本面,同时,对于中国宏观政策本身如何应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笔者一直强调,从201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连续6个季度下滑,这绝非什么短期现象,可以说,中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不仅管理层已经形成了对高增长的依赖,而且行业、企业以及民众都没有做好从高速增长进入正常增长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旦经济下滑或者低于8%,就动辄出现经济“硬着陆”的论调。事实上,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看,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然能够维持在8%左右,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无论是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还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都在合理增长区间。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到个位数,下滑比较明显,但对欧盟的出口只下降了0.8%,欧美经济的低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外界的影响绝不是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事实上意味着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其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受人口红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长率已经降至8%到9%左右的水平,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中国经济进入正常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其二,正是因为前两年的刺激政策,回避结构调整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包括房地产、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出现了一轮非理性的成长,使得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而一些需要升级的行业将再次获得喘息、延误升级的时机;其三,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增长飙升,全球化的红利成就了中国出口产业的黄金十年,然而,在全球都面临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动辄30%以上的进出口增速不仅不正常,而且明显不可持续;其四,近十年来,中国依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边际效应已经发挥至极致,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和房价的暴涨,一方面导致了中国经济的独特的“荷兰病”,使得实体经济低迷,另一方面,房价的暴涨进一步压缩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使得提高消费的努力见效甚微。

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连续6个季度的下滑绝非短期现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来真正的转折点的到来,依靠投资、依靠出口、依靠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承认中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下滑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则管理层会忽视这个基本事实而再次拿出短期的稳增长的举措,再一次通过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速,显然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产能过剩、中小企业的生存、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过大、垄断、产业升级等等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靠再一次的政府投资来拉动,更不可能靠货币政策的再一次放水来解决。

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在江苏等地考察时,除了强调稳投资之外,也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把稳定投资与实施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对此深为赞同,并一直认为,四年前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已经证明,不进行深层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何稳增长措施只能见效于一时,在政策的药效消耗殆尽之后,没有抓住时机进行调整的整体经济将再次陷入低迷。

有论调总是认为,结构调整的问题,转型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来解决,必须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中来解决,笔者对此并不反对,但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并不等于必须保持高速度,更不意味着不顾现实规律让经济增速超越潜在的增长率。事实证明,一旦政府强调经济增速,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以及转变发展方式根本无从提起。对于时下的中国经济而言,真正的解决危机之道仍然是,提升对经济减速的宽容度,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不下决心加大减税的力度为企业减负,不下决心调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民间投资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接棒政府投资,不下决心通过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不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仅仅寄希望于货币的放松刺激短期的增长,除了换得短期漂亮而虚幻的数字之外,恐怕只会再次贻误转型的时机。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