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全球集体宽松效果几何 降息依然是主导措施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1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欧洲债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震源,美国、日本以及新兴市场的内外经济环境均受到深刻影响。在增速普降的情况下,放松货币政策成了各国央行不得已的选择。6月份G20峰会后,各国集体放松的趋势更加明显。英国新一轮量化宽松已经启动,美国QE3也蠢蠢欲动,随着巴西、印度、中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宣布降息,全球迎来一波货币宽松潮。

然而,各国经济状况各有不同,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究竟效果多大,低息的货币环境能够维持多久,政界、学界和市场众说纷纭。“就目前而言,全球性的货币宽松会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会有效果,但不会解决根本问题。”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的确,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让各国在放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得失上谨慎万分,也使得各国是否继续坚持放松政策、放松货币的收效如何等问题的答案充满不确定性。

欧美日 货币政策或有变数

随着第二季度世界各国经济数据的陆续出炉,全球经济局势颓势再显。不仅新兴市场增速普降,欧债泥潭无转机,日本也增长乏力。相比之下,美国较为幸运,但复苏之路依然艰辛。而全球局势的错综复杂与走势难料,直接导致了各国政府经济决策的左右为难,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敢轻举妄动。

美国9月难推QE3

尽管美国的就业数据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但是其他方面的数据相较当前欧元区及新兴经济体的数据要抢眼许多。美国7月工业产出月率增幅为4月来最大,房屋建筑商8月信心触及逾五年来的最高水准。上周公布的美国零售销售数据更是异常强劲,经季节调整后,美国7月零售销售达4039.3亿美元,月率上升0.8%,远超此前上升0.3%的预期水平。即便如此,市场已经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每次议息会议后千篇一律的说辞愈来愈不耐烦,对美联储推出QE3的预期也始终存在。

“虽然失业率可能不会有很大改善,但整体上下半年美国经济很可能好于上半年,政府不需要太强劲的刺激措施,而且考虑到11月份大选和美联储独立性的体现,不可能在9月份推出QE3。”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番话似乎与市场呼声大相径庭,但有很多专家持同样的观点。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陶伟认为:“今年美国旱灾严重,粮食减产导致物价的潜在上行让美联储不得不谨慎考虑QE3的推出,美联储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鉴于此前美国三大股指持续上扬,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在提前消化QE3。对此,张陶伟认为:“市场并没有提前消化QE3,而是美国经济本身有好转迹象。金融危机以来,虽然美国各项经济数据令人失望,但危机并没有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可能对于美国‘穷人’来说,存在产业转移造成的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但我们仍然看到危机中苹果等美国企业的超强竞争力。”

“QE3是其最后一张牌,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推出,须谨慎谨慎再谨慎。”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虽然同意美国短期难推QE3,但他认为QE3推出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部分资金的走向不同以往,可能是国家支持的一些大项目,如新能源产业,以服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而且大选过程中竞选者以此拉选票也会增大QE3推出的可能性。”

购买主权债或解围欧债

外媒8月2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欧洲央行(ECB)或将于9月开始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其主要再融资利率或将削减至新的纪录低点0.5%。芬兰总理卡泰宁上周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指出,芬兰方面目前仍不认同欧洲央行准备介入债市购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国债以缓解债务危机的做法。由于欧债危机的难解以及各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世人将希望再度投向了欧洲央行。然而,欧洲央行应不应该作为?即使有所作为,又是否能达到预期般的效果?

“购买主权债不过是把国家债务转移到欧洲央行,但总得有人买单,所以这不是根本办法。”张陶伟表示,“欧洲不仅仅是债务的问题,而是各种危机的集体凸显。一方面是习惯于高福利的享受,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没有跟进,欧元区必须为前几年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好日子买单。”

如果购买主权债还不奏效,那么存在其他的政策空间吗?

对此,鲁政委表示:“除购买主权债之外,没什么更加有效的措施缓解欧债危机。”他认为,欧债危机虽然经济问题唱主角,但在紧急关头,所涉及的政治与法律问题的重要性应该更大。所以不管什么方式,欧债危机肯定能过去。“欧洲央行新一轮购买主权债的措施,需要德国牺牲利益”。

“购买主权债,对债务人有好处,对债权人无好处,也就是对德国欧元债券的稀释,德国会非常反感,不到最后不会同意。”孙立坚说,“购买主权债对缓解欧债危机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德国让利到什么程度,所以德国需要在稀释欧元债券和留在欧元区带来的好处二者之间作出衡量,需要在马克与欧元中作选择。实际上如果德国坚持反对购买意西主权债、选择马克的话,也会面临本币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压力。”

不过,孙立坚并不看好欧洲央行的降息操作,“通过降息等货币政策来缓解欧债的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不过欧元区会考虑与美国货币政策保持同步,防止套利行为存在。”

在欧洲央行购债降息惹争议的同时,英国7月5日宣布启动的第三轮量化宽松也不被看好。有业内人士认为,量化宽松并非惟一有效刺激措施。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此表示:“英国量化宽松加大力度,显示其无奈,但对于英国来说也没有其他更加有效的刺激方式。事实上,英国企业家、民众对经济普遍的不乐观,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所以量化宽松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日本乃下一危机发源地?

在欧债危机仍显复杂且难解、美国经济复苏仍举步维艰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已难独撑大局之际,日本似乎正酝酿成为下一个危机发源地。随着国内需求颓势渐显,出口继续受欧债拖累,日本经济短期内复苏困难。数据显示,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幅0.3%,仅及预期值的一半。

有媒体报道称,日本GDP糟糕凸显全球经济疲态,市场对其宽松预期再度高涨。鲁政委表示:“考虑到第二季度的经济颓势,日本可以进一步加大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

“日本将进一步采取加强货币宽松的力度,因为不宽松不行,但其真正的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张陶伟对日本的态度更加不乐观,“日本经济很复杂,老龄化等各种问题交错,而且日本企业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全球竞争力逐渐丧失。由于其海外债权,日本经济不至于像欧洲。但对外贸易差额的逐步逆转,释放了危机信号,日本可能成为下一个危机的焦点。”

然而,也有专家觉得日本并不会大力度放松货币,奚君羊认为,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一直以宽松为主调,但依然没有实现日本经济的再次繁荣。日本货币当局进一步采取大力度货币宽松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新兴市场 促增长与防通胀难兼得

“新兴市场情况比较复杂,物价可能会因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上扬,所以需要各国货币当局在通胀与增长之间进行利弊衡量。”正如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所言,新兴市场国家在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与防通胀之间陷入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的两难境地。

新兴经济体集体失速

欧债危机阴云不散,而此前一度被视为启动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已愈来愈难以“独善其身”,受西方经济体拖累的情况日渐明显。出口条件恶化,内需市场疲软,加上跨境资本的大幅撤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集体失速。日前,汇丰公布的第二季度新兴市场指数(EMI)降至53.0,上季度则为53.6。

外围经济不景气直接阻碍了新兴经济体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俄罗斯海关日前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二季度进出口总值2063.79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3.6%。韩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度也有下降,7月份出口按年下跌8.8%,进口下跌5.5%,跌幅超出市场预期。另外,韩国的制造业活动持续萎缩,7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也从6月份的49.38下滑到47.20,产业不景气更为显著。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