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7月非金融领域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75.8亿美元,创下自2010年8月以来新低。由于我国资本流入大比例依赖FDI渠道,FDI的连月下跌已影响我国资本流动状况,长期以来的正流入格局已出现逆转迹象。
对此,在“2012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启动研讨会上,未来资产(香港)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婕拿中国的数据对比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得出结论称:“未来FDI在资本流入项中所占的比例一定会很大程度下降,资本流入要靠债券市场发展。”
根据杨婕的统计,中国的资本流入中约有50%~60%都是通过FDI渠道,而在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这一比例小于25%。由此,中国在资本流动方面国际化程度越高,对FDI渠道的依赖就会越小。
除了FDI,投向股票市场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是外资进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一直以来,市场观点认为,QFII额度逐年放开将不断扩充外资流入量。但根据杨婕的对比模型,这种判断可能是“错觉”。她认为,目前外资通过QFII渠道流入股市的比例已经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当,因此“中国继续开放QFII所能吸引来的外资投资市场空间可能有限”。
以其他经济体为参照,杨婕发现,我国最有增长潜力的外资流入渠道是债券市场。我国目前靠这一市场吸引外资的比例非常小,但该比例在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却达到15%~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市场颓靡难改之际,中国债已经“吃香”,加之我国债券市场正对境外机构进一步开放,国际资金已越来越多地被吸引流入。在杨婕看来,未来五到十年中,中国最重要的一项金融开放应当落脚于债券市场。她分析称,中国银行业所占的国民经济比重相对过大,会引起系统性的风险,加快债券市场改革会分散这样的风险。
此外,对于市场渐起的资本流动不平衡担忧,杨婕却认为“不大必要”。她称,中国有一部分资本没有流入,实际是因为流出渠道不畅,而当金融逐步国际化乃至资本账户开放以后,资本的流入和流出都会更加活跃,并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