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电(记者 潘清)经过数个回合的较量,多方终于在“2100点保卫战”中败下阵来。8月24日,上证综指创下2092.10点的三年半收盘新低。
股市持续低迷让人感受到寒意。遭遇“寒流”的A股,该如何“拯救”?
基本面不佳 A股遭遇“寒流”
上周,沪深股市反复震荡,上证综指则展开了一场艰苦的“2100点保卫战”。在数度盘中失而复得之后,全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终于未能保住这一整数位,以2092.10点报收。这也是自2009年3月以来,沪指创下的最低收盘点位。
短短8个多月间,上证综指年内累计下跌4.87%。但若按照3月创下的2478点的年内高点计算,沪指在不足半年时间里跌幅高达15.6%。
无疑,宏观经济的疲弱是导致A股遭遇“寒流”的主要原因。
最新公布的8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为47.8,比上月终值49.3回落1.5个百分点,并创下9个月来的新低,新出口订单、产出指数等呈全线回落态势。
继二季度GDP增速跌破8%之后,7月宏观数据均再度印证了短期内经济下滑难以遏制的态势。低迷的贸易数据显示外需不足,外汇占款净减少38.2亿元,也显示资本外流的现象正在加剧。
渐近尾声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同样没能给A股市场惊喜。在一份题为“中报业绩风险释放还未结束”的报告中,申银万国证券表示,二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大致持平,但是净利润、平均毛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三个环比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业绩仍然在恶化。
不利的基本面,拖累沪深股指震荡下行。而在沪指失守2100点之后,投资者或仍难看到筑底的迹象。
扩容失度、改革失效 市场信心降至“冰点”
曾有股民自嘲地说:“股市虐我千百遍,我待股市如初恋。”然而,伴随股指的不断下探,忧虑甚至悲观情绪的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股民无奈地“尘封”,甚至挥泪斩断了对于“初恋”的情愫。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13日至19日的一周内,沪深两市仅有近771万户账户参与交易。按照期末有效账户总数比例计算,100个有效账户中仍在参与交易的不足6个。
六七两个月,持有流通市值在1000万元至1亿元的自然人账户数环比降幅均达到了约10%。而在逾六成账户选择空仓观望的同时,此起彼伏的“销户潮”更透露出部分散户的失望和决绝。
投资者信心缘何降至“冰点”?除了经济下行之外,扩容失度、改革失效也被认为是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股市新股发行融资总额为775亿元,同比下滑超过五成。但与此同时,IPO(首次公开发行)速度不减,数百家拟上市公司排队待审,仍让市场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扩容的巨大压力。“暂停IPO,让股市休养生息”的呼声也因此不绝于耳。
而今年以来监管层为遏制投机、重塑价值投资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似乎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除此以外,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实施细则拟对ST股实行“非对称”涨跌幅限制,被指制度设计有失公平。
“拯救”股市 完善制度更需重塑功能
A股的持续低迷,引发了一场关于“拯救”的热烈讨论。在某知名门户网站和财经专业媒体联手开展的“寻找中国股市振兴方略”的讨论中,市场参与各方冷静地审视A股存在的种种顽疾和缺陷,试图从制度层面为其找到根源和医治的良方。
针对难以缓解的扩容压力,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建议,可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把分散上市变为集中上市,即由“少吃多餐”变为“集中大餐”,以实现对新股上市价格的控制。其次是先发行,之后延迟数月或更长时间再上市,用加大打新者的时间风险来控制发行价。
合理控制扩容节奏之外,取消红利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股指期货“公平交易权”、限制做空、对股指期货暂时实施“做多保证金”制度、延长交易时间、加大内幕交易打击力度等等,也被视为“拯救”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有效举措。
而在许多专家看来,要实现股市的健康发展,完善制度之外更需实现其功能的重塑,即改变与生俱来的“圈钱”特征,迎来“均衡融资和回报”的价值投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呼声与监管者的思路之间正日渐显现良性互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发布相关指引,尝试通过建立外部的鼓励和约束机制,引导上市公司更多地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回报投资者。
正在经受“寒流”考验的A股,除了静待宏观经济见底回升,更需主动改革完善基础制度,建立起公平且能约束绝大多数参与者的游戏规则,建立起索取与回报对等的市场架构,才能令投资者树立明确的市场预期,从而推动市场摆脱低迷,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