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风险防范 > 正文

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正在上升

来源: 财经中国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9月上旬,巴西央行下令关闭两家银行,其中Cruzeiro do Sul是2005年以来最大银行破产案;9月27日,穆迪宣布下调阿根廷30家银行信用评级;上月,穆迪下调了越南最大私营银行亚洲商业银行的评级,而越南银行业的总坏账率已经从2008年的3%大幅攀升至10%;二季度,印度央行对100家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坏账已经对印度金融系统构成了最大风险”;此外,韩国、印尼等国也陆续暴露银行体系的相关问题。

从去年底开始,新兴经济体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便开始逐步暴露,穆迪、IMF均有所提示。目前来看,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上升。

经济高增长和刺激政策是银行风险的根源。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直接融资市场的有限体量,新兴经济体多数存在经济“过度银行化”的特征,特别是储蓄率较高的亚洲,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信贷占GDP比率较高等。

在内部风险管理薄弱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通常会伴随不良资产比率的升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银行体系曾经历了艰难的“排毒”过程。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政府宽松经济政策刺激下,部分国家的银行信贷再次急剧膨胀。巴西、印度、印尼、韩国等在高峰时也保持着年均30%的增长速度。

2011年下半年,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引发信贷风险逐步暴露。一方面,外部需求减弱、内部改革举步维艰,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另一方面,央行为抑制高通胀、回收危机期间的流动性,采取了连续加息手段,进一步加速了不良贷款的形成。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可看出,主要集中在出口产业、钢铁、农业等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

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进一步放大了银行风险。金融危机前,高利率吸引国外资本长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为信贷激增提供了基础,导致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去年底以来,新兴经济体外资流入放缓,甚至多次出现短期逆流现象,使得银行资本不足的长期隐患开始暴露。

9月,美、日、欧央行先后公布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短期内资金外流问题得以缓解,但随着新兴经济体自身增长潜力的有限性被逐步认识到,类似过去那样稳定的外资流入将不可期待,未来仍需防范国际资本逆流对新兴经济体银行体系的冲击。

银行业风险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的势头。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经济过度膨胀和国际资本流动便曾对许多国家的银行体系造成过严重冲击。虽然目前多数新兴经济体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所增强,但相比上世纪90年代末,却明显缺乏外部需求能够有效拉动经济起飞,从而加大了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难度。此外,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推进,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因此下降,部分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短缺的压力。

新兴市场银行业风险影响重大。短期来看,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会导致银行限制贷款范围、资本充足率降低,使信贷规模被动收缩。在欧美国家需求疲弱的背景下,银行去杠杆压力将对内需造成损害,加剧经济放缓的势头。如若问题升级,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可能对经济造成更大破坏力。



责任编辑:高梦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