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国家的战略安排,商业银行对铁路总公司的贷款,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券不会因为铁道部的改革而改变信用状况。
南方日报:有消息称,银监会可能在理财产品的量上控制在它存款比例的20%以内,您怎么看这个数量上的控制,是否能对它的风险防范起作用?
吴晓灵:我想银行的理财产品重要的不是在于量的控制,而是在于明示你的法律风险谁来承担,你因为理财产品本身是一个资金信托,你把钱信托给了银行,你就要承担风险,因而在这个问题上出了风险,投资者要承担。理财产品它的收益确实比较高,你享受高收益的同时,应承担高的风险,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问题就不大,不必去控制它的数量。控制数量我觉得其实隐含着一点,如果它要是理财产品出了事,银行还垫得起。我觉得只能从这个意义上去解释,这个就是控制风险,不是治本之道,治本之道是要真正让银行把风险揭示给投资者,让投资者知道我买的是这款产品,不是这家银行。
南方日报:有消息称,截至去年三季度,铁道部负债为2.6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1.81%,年利息约为150亿元。铁道部的债务对于金融系统是否存在风险?
吴晓灵:铁道部的债券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的风险,因为铁道债一般都是短期的,高速铁路投资巨大,收回的期限太长。但这又是国家决定要办的事情,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期限管理上做得更好一些。过去铁道部发债都是准政府债,是政府信用,但是新组建的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采用的是企业的征信。我认为政府会通过政策金融的方式来缓释风险。这个钱不是打了水漂,有实实在在的硬件摆在那,今后还会通过铁路的营运把钱收回来,只是收回来的时间长短问题。我想在这个方面国家会做好债务安排和债信安排。
南方日报:铁道部撤并实施政企分开后,很多银行表示会对铁路方面贷款进行重新评级,是否意味着它将来的融资将受影响?
吴晓灵:确实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说过去是以政府信用,其实过去铁道部的债券是准政府债。现在变成了一个公司,它享受的就应该是企业的信用,而不是政府的债信,是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我想政府也会很好地考量。
这个是国家的战略安排,就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企业,国家对铁道部原来贷款或债券等各项支持措施和支持政策不会变,所以说商业银行对铁路总公司的贷款,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券不会因为铁道部的改革而改变信用状况。
建议南沙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发展航运金融,实际上是推动发展融资租赁的问题,譬如上海,它的航运业很发达,其背后的融资租赁业务对上海来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南方日报:广州的南沙新区期待在航运金融方面有所作为,为珠三角的实体业以及港口服务。广东有4个吞吐量过亿吨的港口,但航运金融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在您看来,南沙发展航运金融的主要结合点和着力点在哪?
吴晓灵:我对区域金融改革关注不多。但发展航运金融,实际上是推动发展融资租赁的问题,譬如上海,它的航运业很发达,其背后的融资租赁业务对上海来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南沙可以借鉴。进一步讲,一家企业它要购买一条船的话,投资非常大,如果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来购一条船的话,就可以采取分期付租金的方式,而且还不需要抵押。
南方日报:我们看到,地方对金融改革的动力很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地方金融改革的动力与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安排有效结合,既使试点实至名归,又使改革有序推进?
吴晓灵:我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不要过度的碎片化,出现那么多的金融特区,金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和流动性很强的一个金融产品,在任何一个地方放开一件事情都会对全局造成很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监管单位对任何一个实验区放任何一个政策都是慎重而又慎重的。所以,我认为与其设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实验区和特区,不如大刀阔斧地在一些重要的措施上做一些推进。
南方日报: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有人大代表呼吁取消“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最多只能向两家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您对此怎么看呢?
吴晓灵:村镇银行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它的市场定位。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大家也知道我多年来一直在推动这件事情,我认为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制度创新,是不让它吸收存款,只让它发放贷款,是一个贷款零售商。但凡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它的成本是很高的,譬如,要盖房子建金库、要有防弹玻璃,你吸收了老百姓的钱,你还要用的时候要分散到各个行业去,要减少这种风险,它的操作的水平要高得多,要求也要高得多。但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是只允许它从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只能够得到50%的外援融资,现在正在商议当中的法规,最多也就是允许它净资本的2倍,30%的自由资本金,就跟普通的一个工商企业一样。这样其实就创造了一个贷款零售商这样一种新的制度,对于这样一个制度我认为是挑剔的人多,帮助的人少,地方政府是很支持的,现在已经有了6000多家,而且放贷款放了5000多亿元,基本上已经等于一个中型银行贷款的余额,我们应该鼓励它,应该让它明确身份,比如说把它定位成一个不吸收存款的、非存款类的、非公众的金融机构,一定要承认它是一个金融机构,这样的话它的利率政策、税收政策、风险拨备政策都能够解决了。
至于小额信贷存在的不足,主要就是它们很多没有聚焦在小额上,有的还是在做普通的大额的贷款,特别是有些注册资本很高的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它们老想去做大额的贷款,我认为这是应该纠正的,这种纠正应该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以及修订一下法规。我这一次就提出来了希望银监会应该修订它的23号文件,我提了建议。
文/图: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邹小玲 北京报道
总策划:张东明 总指挥:王垂林 统筹:郭亦乐 执行:王晖辉
责任编辑:千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